信息化实践

PRACTICE

智能交通物联网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大效能。该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随后各国都积极寻求在这一领域中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移运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

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具有行业市场成熟度较高,行业传感技术成熟,政府扶持力度大的特点,在建设“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口号中,智能交通系统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机会巨大,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物联网在我国智能交通领域已初步发展,例如“车-路”信息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国际上,美国的 IVHS、日本的 VICS 等系统通过车辆和道路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通信,实现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务。然而要在交通领域做到无处不在的感知网络,还需要一段时间。

现阶段物联网的基本技术为 RFID 技术与传感器网络技术。RFID 具有车辆通信、自动识别、定位和远距离监控等功能,是物联网的基本感知和识别技术之一,在移动车辆的识别和管理系统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RFID 已经成为服务 ITS 重要的信息技术;另外,作为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之一的 RFID 技术也是实现“车联网”的重要技术条件。目前,RFID 技术主要在智能公交定位管理和信号优先、智能停车管理、车辆类型及流量信息采集、路桥电子不停车收费、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及车辆速度计算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而物联网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识别上,也要发挥其网络的优势。基于 RFID 等标签技术的车联网概念也开始被通用、大众等汽车产商提出。“车联网”的概念更能体现 RFID 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 RFID 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国家正在推动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的发展。汽车数字标准信源技术是基于 RFID 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它的开发将推动“车联网”和 RFID 产业化进程。

传感器网络技术也应用于交通系统的监控等应用中。近年来,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发达国家正加紧研究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例如,密西根科技大学 2004 年提出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用于智能交通,并对节点间组网及信息交互进行了仿真与试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智能交通的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交通数据采集、交通信息发布、电子收费、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停车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能公交与轨道交通、交通诱导系统和综合信息平台技术等。除了 RFID 技术与传感器网络技术,3G 技术的发展也给智能交通的信息传输带来解决方案。3G 技术的发展和 3G 网络的商用,为智能交通的数字、语音和视频图像等信息的实时传输、监控、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影响道路通畅的基本因素为:人、车、路、环境这四个基本元素。智能交通物联网系统应该分为以下主要功能模块:

一、信息检测感知系统。通过磁性线圈、RFID、GPS 等传感器手段检测道路车辆实时流量;通过雷达等传感器手段监测车辆实时车速;通过视频传感器画面实时监测交通事故事件。通过以 RFID 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在获取物体接入的智能的状态信息,对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进行建立。

二、信息网络系统。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3G 或其他方式将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组成大规模网络。有了虚拟世界以后可以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经过大量的网络智能化的计算形成物和物相连,形成整个系统协同的运作。

三、信息处理与决策系统。包括网络数据收集中心;数据智能处理分析中心;智能交通路线诱导系统;照能控制系统;交通环境控制系统等。物联网是把物品智能连接起来,采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的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升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决策和控制,为社会提供先进的基础设施物联智能网络,更好地服务于交通管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27-63496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