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动态
NEWS
在财富至上的年代,谈理想似乎已经落伍,但还是有人不能放弃为理想的生活。在我的人生中和纯粹的人共事,收获的是纯粹。当他们沉浸在纯粹做事的快乐中,他们所散发出来的光芒同样慑人心魄。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前副总编辑 江艺平
三个人生记忆的节点
关于人生,从何落笔?编辑说,就写写你的3岁、你的18岁、你的30岁吧。这三组年龄或许只是编辑随口一说,掐指算来却恰好分别是60年代初、70年代中和80年代末,全都落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人生际遇契合时代变迁,其间种种跌宕起伏,倒也算是机缘巧合了。
3岁全家随着父亲到粤北山区仁化县,饥饿一直如影随形;18岁下乡到粤北山区一个农场,养猪种茶;30岁的记忆逐渐属于我自己,是进入传媒行业的第四年 。3岁的记忆其实早已模糊,这里记下的只是后来从父亲口中得知的。在我3岁那一年,我的父亲带着省里对他的“地方主义分子”的定性和撤职处分,带着一家老小,被赶出家门,远远发落到粤北山区仁化县。
18岁的记忆同样是一代中国人的记忆——我们都是下乡知青。我下乡的地方是粤北山区一个农场,干的农活就是养猪种茶。记得1976年“天安门事件”爆发,我们这个小地方的人,带着对惊蛰雷鸣的渴盼,带着对长夜到头的预感,也在疯狂传诵《天安门诗抄》。后来“文革”终结,许多人的命运从此发生逆转。
30岁的记忆逐渐不再有集体的痕迹,逐渐属于我自己。那是1986年,进入传媒行业第四年,我在《广东农民报》(后改名《南方农村报》)当记者。至今依然庆幸,大学毕业时能分配到南方报业,正是在这里,我找到了超越职场的志同道合的感觉,找到了把职业做成事业的快乐和幸福。
不可以说假话
曾经在南方日报任总编辑的黄文俞先生,对我那些不甚老到、不甚出色的文字给予了鼓励,我也就不揣浅陋地谈到自己素喜“为文”、不喜“为官”的性格“缺陷”我跟随我的领导和前辈,学做新闻学做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南方报人”的形象逐渐定格,成为我心目中的职业理想。我向往做这样的人。
从南方周末创始人左方先生那里,我了解到黄文俞办报思想的更多精髓,想起来就有一种感动:一个党报总编辑,历数十年办报生涯,进入暮年之时,近于决绝地告诫自己和世人:“可以有不说出来的真话,但是不可以说假话。”让传媒回归本来属性,做公众利益的守护者,这不正是媒体职责所在?
纯粹做事的快乐
在财富至上的年代,谈理想似乎已经落伍,但还是有人不能放弃为理想的生活
和纯粹的人共事,收获的是纯粹。在31年的职业生涯里,我遇到了不少纯粹的人,不论他们职位高低,年龄大小,学识多寡,当他们沉浸在纯粹做事的快乐中,他们所散发出来的光芒同样慑人心魄。一群人,不分高低,无论大小,恪尽职守,做好本分,然后齐心协力,努力传递他们所认同的价值理念,努力形成坚强的价值共同体,发挥媒体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所谓“把职业做成事业”,大约也就是这样了吧。
在财富至上的年代,谈理想似乎已经落伍。但还是有人不能放弃为理想的生活。我想起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那些激动人心的独白曾经令他们热血沸腾,而对当下乃至未来的人们,这样的独白依然令人神往:“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没准儿是世上最好的东西。而好东西永远都不会消失。”
鄂ICP备17014754号-1 COPYRIGHT (©) 2025 武汉实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中联伟业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