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动态
NEWS
一个做企业的朋友告诉我,通过他的观察,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板如果是一个理论大师,做任何事情都能讲出一套一套的理论,而且都能自圆其说,那么这个企业一般来说经营都不太好。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企业没有了“缺口”,什么事情要靠老板的指令,老板比谁都清楚,比谁都厉害,员工只要就是努力执行就是了,时间一长,企业和组织也就丧失了创造性与活力。
我深以为然,作为管理者,经常要表现出来高人一等,一切了然于胸,感觉只有这样才是对的,才是正确的企业管理方式。不自觉中,管理者就陷入了一种“一贯正确性”的泥潭。这个世间不存在万能的神,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事情。为了维持这种一贯正确性,作为管理者会跟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很难再作到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种完整而封闭的一贯正确性,将使得管理者丧失自我重新认识和不断进步的勇气和动力。
没有缺口和一贯正确性不仅对管理者有害,对员工同样有害,习惯在指令下生活和工作的人,不再具有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完成工作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大家会想,反正是领导交办的事情,做好也是他,做不好也是他,不会去想任何改进业务流程,也不会去关注细节,甚至不会去想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而员工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不论他再换多少个工作,他会一直这样,不再改变。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一定要学会“缺口”思维模式,对下级的指导不能太绝对、太全面,一定要留有大家自由发挥的缺口。宁可花时间告诉大家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也不要在具体工作细节上过多的纠缠,千万不要说,你只能这样做、你只能那样做这类的话,你怎么知道你说的方法就一定是正确、高效、经济的呢?
作为管理者要允许我们的下属比我们知道得多,要允许我们的下属反驳我们的意见,要允许我们的下属提出改进我们工作的建议。
管理者的聪明不是装出来的,糊涂才是装出来的。
是不是说我们打开了缺口,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有效的开展起来,我们的员工就能自主、自发的开展工作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打开了缺口,我们的员工会不会更加的懒惰、更加的无所适从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峡大坝如果把泄洪闸口全部打开,不节制的向下游放水,那我们就只能跟鱼虾共舞了。既然是积习,就要一点点的来消弭,要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采取不同的缺口,靠一场运动是不可能一下就解决问题的。
但是有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就是我们的管理队伍和员工队伍中的“缺一口”思维,尤其是我们的中高管理人员要特别的注意这个问题。
什么是缺一口,就是曲解上级意图的自以为是。大脑中的翻译系统会自动的把领导的意图解释为自己想象的内容,天然的自行其是。
有个笑话是这个讲的,刘备被曹操围困了,看来大事不好,忙吩咐关羽断后,关羽得令,一刀砍死了刘禅。刘备说不是这个意思,关羽才恍然大悟,砍死了刘封。这是一个生动的缺一口案例。
真实的关羽当然不是这样的,他勤勤恳恳而且能力很强,称得上是又红又专,是后世的典范。但是在这个典范身上也缺一口的事情也没少干。马超投奔蜀汉,顶着一个大败过曹操的荣誉,关羽不干了,要跑到汉中去跟马超单挑,比一比谁更厉害。这是三国志上讲的,当然这个事情被制止了,如果没有被制止,后果会是怎么样?后果一定是立足未稳的马超撒丫子走人,好不容易得来的陇西的地盘又丢失了,说不定曹操和孙权看荆州没人,偷偷的打过来都有可能。
事实上也是关羽丢掉了荆州,当然原因很多,但双方矛盾最终激化,却是关羽不同意与孙权的联姻,还说什么你们家犬子怎能配虎女,羞辱孙权。他似乎忘记了蜀汉的国策是联吴抗曹。结局大家都知道,关羽死了,间接的害死了刘备,形势大好的蜀汉,一夜之间,两场大败,只能在四川苟延残喘。
关羽的问题就是缺一口,就是我的大脑我做主,他能做事,也能坏事。
这是一种病,是一种必须快速根治的病。是一种心理的强迫症,强迫别人一定要按自己的意图做事情的精神病。这种病的显著特征是“我不管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我觉得(猜、想)就应该这样做”、“我不管这个事情要做成什么样,我觉得(猜、想)就应该是这样”。总之,总有个我觉得、我猜、我想。
如果我们身上还有这种病,我们就不可能有大局观、就不可能实事求是、就不可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复杂化,最终事倍功半。
缺口管理的核心是让员工在理解工作意图的前提下,给予大家创造性工作的空间。而解决缺一口问题的核心是在闭上嘴,打开耳朵,顺着大局看事情,顺着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来分析事情,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工作意图。关键都是理解工作意图。
对上不要装苕,对下不要装精。
鄂ICP备17014754号-1 COPYRIGHT (©) 2025 武汉实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中联伟业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