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两件小事,我参与了沟通协调,给我很大的感受。
第一:是新员工的入职和老员工的离职
员工离职和入职的步骤应该是很严谨的,这涉及项目的交接、人员的培养、合同和工资发放。
我们把用人权下放到部门,但人员管理上的疏忽,公司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同时员工工作需要的入公司群、论坛、文档系统都需要权限和密码。
一件小事,确是常年要做,这个事情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就体现公司的管理水平,关乎效率的提升、凝聚力的增强、项目风险和用工风险。
第一步部门面试,填写面试记录交财务部;
第二步财务部加入公司群,并确定相关待遇;
第三步技术渠道步签订用工合同,培训相关公司制度,建立论坛和文档密码;
第四步到部门报道,培训相关技术要求和制度,开始三个月的试用;
第五步三个月试用后个人提出申请,部门领导签字,财务和技术渠道给出出勤和文档等评价,开始定级使用,签订正式合同;
第六步到不到要求继续试用或提前离职。
入职就有六步,牵涉多个部门和要求,程序化会使责任清晰,效率提升,也可以让新员工感受公司的企业文化。小事不小。
第二:是新项目的对标
项目对标是公司项目管理上今年的一个重要改革,旨在让项目顺利由市场投标阶段转成实施阶段,提高项目的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粮食局的对标会我、柯总和杨总均共同参与,体现对项目对标的重视。大家都意识到了,但确实没有做到制度化和流程化。
商务觉得中标了她们的工作就完了,市场觉得中标了松了口气,实施部门不知道如何去做,技术部门不知道如何检查,势必造成客户的不满意。
第一步商务在中标公告后第一时间在总监群发布该项目的中标信息;
第二步技术渠道步在沟通的基础上确定实施部门,并确定对标会的人员和地点,对标会在中标公告的2日内进行;
第三步召开对标会,对标会上市场和商务重点介绍项目的注意事项,实施部门介绍下一步实施计划,技术渠道步进行记录,多方达成一致意见和分工。未能明确的地方,分头进行明确,如有必要明确后再开一次协调会。
别小看这个对标会,通过这个会议,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责任,就不会出中了标不知道谁做怎么做怎么检查,出了问题如何协调和处理的问题。
中标只是第一步,做好是必须的,最重要的是把钱收回来。
今天举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做了多年都没有程序化,一个是刚开始还没有程序化。
工作中的问题会层出不穷,我们各部门发现一个就规范一个,最后形成适合公司现状的简单高效实用的各项制度和流程。
而不是不断地反复应付问题和堆积矛盾。
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