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惠民是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推动城市各政府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探索信息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机制新模式。
2014年6月2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已将深圳等80个城市列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发(2016)23号)指出“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基本原则如下:
1、问题导向,创新服务。已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为核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提高群众办事的满意度。
2、信息共享,优化流程。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设备,推进平台资源整合和多方利用,避免分散建设、重复投资。加强政务信息部门资源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和协同共享,发挥信息共享支撑多部门协同服务的作用,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3、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充分调动地方人民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促进各层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业务联动,强化制度衔接,构建跨部门、跨层级一体化的联合推进机制。
4、试点先行,加快推广。充分结合正在实施的信息惠民工程以及不同区域的信息化发展基础,选择条件成熟的区域和领域先行先试,完善标准体系和政策制度,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确保总体工作有序推进。